在西北轻工业学院上大一时,我们电872班组织了一次游览华清池的集体活动。记得时间好像是春季学期的三四月份。我们班约有30位同学,在班长和其他班委会成员的精心组织下,包租了一辆大巴。那是个周末的清晨,我们从咸阳的北校区上了车,沿着市中心的人民路行驶,不久就穿过渭河大桥,进入国道,然后一直往西安方向行驶。由于是周末的早上,此时的国道上并没有平时那种熙熙攘攘的车流。偶尔会有一辆卡车或农用拖拉机远远地驶来,然后顺着左边的车道,快速贴身而过。

图1:渭河一号大桥
西北的春天,像个害羞的姑娘,总是那么姗姗来迟。此时长江以南地区或许已是桃花烂漫,但是我远望这里渭河两岸那平坦肥沃的田野,小麦苗似乎刚刚从漫长的冬眠中睡醒来,在微风吹拂下,懒散地挥动着嫩叶。国道两旁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已换上了淡绿色的新叶。它们仿佛是仪仗队里那威武的士兵,夹道欢迎我们的到来。我对白杨树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第一次知道西北的白杨树还是在初三的语文课文《白杨礼赞》,由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创作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尽管这么多年过去,文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至今依然能隐约记得。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图2:挺拔的白杨树
我在来陕西之前,从未看见过白杨树。在我的家乡,由于气候和温度等原因,并不适合栽种白杨树。当时在语文课上阅读这篇散文时,只能通过作家笔下那优美的文字及描述来猜想这位树中的伟丈夫。如今南方的同学们在校学习时,可以借助于彩色照片,甚至视频录像等辅助工具,来认知白杨树。但是在当时,这样的多媒体技术是无法想象的。今天当我重温这篇优美散文时,依然能唤醒在我心中沉睡了几十年春游华清池的记忆。

图3:电872班春游华清池集体留影
突然之间,汽车里想起了同学们欢快,响亮的合唱声。大家一起唱歌了,《大海啊,我的故乡》,《歌唱祖国》,《外婆的澎湖湾》,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一系列熟悉而又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歌声伴随着车窗外的阵阵的春风,飞向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我们的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北抵沃土千里的黒龙江,南达广西和云南,西到新疆的天山山麓,东至山东黄海之滨。正是这些共同的歌声,统一的语言和文字,将我们这些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韶华学子,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此时我虽然身处三秦大地,但是并未马上联想到完成这“书同文,车同轨“伟大壮举的秦始皇嬴政。因为这毕竟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事,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后来当我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世界里漫游多年后,才慢慢领悟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之所以能不屈不挠,团结一致,正是归功于统一的文化和稳固的政治制度。 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是我们不断创造辉煌,实现民族复兴事业的基石。

图4:临潼华清池
汽车行驶了1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华清池。它位于西安市以东约30公里的骊山脚下,即今天的临潼区(当时是临潼市)。骊山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据说从周朝开始,历经秦,汉,隋,到了唐朝李隆基(即唐玄宗),达到顶峰。据史书记载,唐玄宗大兴土木,以天然的温泉(又名治汤井)为池,环山筑宫殿,此时才称为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之上,所以也称华清池。在中国历史上,华清池以恒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近代“西安事变“在此发生而享誉海内外。

图5:兵谏亭
大家开始游览华清池,我记得是以寝室为单位。我们寝室的同学都干劲十足,几乎翻越了大半了骊山脚下。室友中刚好有来自西安的同学,所以轻车熟路,成了我们的最好的向导。当时大家在经过“兵谏亭“时,室友还特意带我们去看亭子后面那个不起眼的小山洞,据说当时蒋介石就躲在这里。这个亭子的原名是”捉蒋亭“。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关系开始缓和和互动,所以亭子的名字也改了。
在初中阶段,当我学完了中国历史上下两册的教材后,脑子里依然象是一团乱糟糟的麻花,但是就像和许多同学一样,我的历史考试成绩还可以。上下五千年,十几个朝代,上百个帝王将相。尤其是五代十国那段历史,简直像是个万花筒。只有南宋的历史我比较熟悉一点。记得是宋朝的皇帝被北方的金国打败了,只好拖家带口,从河南开封退居临安(今杭州)。才有了后人诗曰“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小时候参观位于西湖边,栖霞岭南麓的岳王庙,知道岳母刺字,岳飞抗金的感人故事,但所获得的历史知识仍然是零碎的,并不完整的。当我高中毕业,离开南国的故土,跨过长江,横穿中原大地,来到古都西安和咸阳,才有机会穿越八百里秦川,漫步在渭河之滨,徜徉在兵马俑和阿房宫旧址前,独步在茂陵和乾陵,流连于大雁塔和华清池。所有这些历史古迹,犹如是星辰大海中跳到的美丽音符,将我昔日脑海中那团麻花式的历史知识,梳理成一幅浩瀚无垠,栩栩如生的画卷。

图6:马嵬坡杨贵妃墓园
后来我又有机会到北京学习和生活了三年,这样将西北的汉唐文明与之后的元,明和清有机地连接起来。非常感谢在西北度过的那段花样年华,让我能有机会对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一次近距离的体验和学习。同时也印证了我们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学的哲理。

图7:乾陵
华清池见证了唐朝由鼎盛转向衰弱的重要事件,即安史之乱。大部分的人(包括我们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往往喜欢将此次的藩乱归因于杨玉环。因为是她,唐玄宗沉湎于酒色,不务正业。这尤其可以从白居易的《长恨歌》的描写中体现出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以及“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我以为这样对杨贵妃的评价或许是不公正的。英雄爱美人,本是天经地义,也是人之常情,中外自古皆有之。秦时的项羽和虞姬,三国时的周郎和小乔,古罗马的凯撒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近代的拿破仑和约瑟芬。美国就更离谱了,肯尼迪和玛莉莲梦露之间的相互爱慕,那是个公开的秘密,后来的克林顿也想效仿,可惜时过境迁,那时已经不是苏美冷战时期了。所以发生安史之乱,主要原因还是唐朝统治阶层內部的人才提拔机制出现了问题。为此杨贵妃在马嵬坡以身殉国,年仅38岁,很是惋惜。辛好她和唐明皇一起创作的《霓裳羽衣》舞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图8:武则天的无字碑
游览华清池自然也会联想到武媚娘,她是唐玄宗的祖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今天我们在新时代,能推进的“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其历史根基可以追溯到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当我每次参观乾陵,拾阶而上时,无不被两旁万国来朝的使者的石雕以及他们所赠送的千奇鸟兽所惊叹。但是武媚娘留给后人及历史学家却是座无字牌。代表着她的谦虚,包容,和开放。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和风范,更体现了武则天那种超人的智慧和宏大的历史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在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道路上,其实就是虚心学习古人,同时又要不断推陈出新,再创辉煌的巅峰。
(初稿于2022年8月15日于美国加州帕洛阿托市城乡市场的皮爷咖啡店)

图9:帕洛阿托市城乡市场的皮爷咖啡店
鸣谢百度图片:图1,2,和4-8。
图3和9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金彤丹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91年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原西北轻工业学院)自动化系电气技术专业。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业余时间喜欢旅行和散文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