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节,又到了南迁候鸟飞经天津卫,暂时栖息、觅食之时。10月下旬起大批候鸟飞抵天津的湿地、河塘、沟渠,给美丽的津城增添了一幅幅动态的风景画。

每到春秋两季候鸟飞临津城之时,我都会想起那只定格在脑际的绿色小鸟。
5年前4月下旬的一天早晨,我从早市买菜回来,在住宅小区草地灌木丛间发现一只小精灵飞来飞去,开始以为是一只绿色的大蝴蝶,定睛仔细观瞧,原来是一只绿色的小鸟在觅食或在玩耍,这是多么美好的人与动物及环境和谐相处的画面啊!于是我悄悄接近它,在最好的角度观察起绿鸟那小巧玲珑的身影来。一会儿它也许飞累了停在草地上一棵小树的枝杆上,不再飞也不蹦跳,翠绿色的羽毛、黑色的喙,黄黄的脚。只见它偶尔回头用黑色的喙梳理一下羽毛,然后又纹丝不动地停立在树枝上。一会儿它飞起落在高一点的树枝上,用喙在脚上左右各蹭抹一下,就又跳上另一根树枝上。它是那么的无约无束,自由自在而轻灵。
连续几天,每天都能看见小小的绿鸟在楼下草地的树丛中飞舞蹦跳着。我也天天驻足绿地边上目不转向地观量小鸟的一举一动,看着看着,我的心情渐渐沉静下来,不知不觉中如入陶渊明的桃花源,与小小绿鸟一起遁入仙境。可是有一天早上,我围着绿草地转了三圈也没发现绿鸟的踪影,难道小精灵结束了在天津卫的停歇、觅食,离开了津门“驿站” 飞赴南方了?不觉生发出不大不小的失落感,为绿鸟的离去而扼腕。
这天下午,我外出办事当来到半地下车库门前,竟看见绿鸟趴在地下排水沟的铁筚子上,顿觉眼前一亮,连忙蹲下身观看小鸟,只见它的头扎进铁筚子空隙里,它的两支翅膀松散着紧贴在上面,小精灵已死亡。定睛-看水沟里的水像镜子一样明晃晃的,此时我回过味来,绿鸟是为喝水而死于非命。脑子里立即浮现出小鸟拚命往里钻,极力想喝几口水,可又进不去,望着近在咫尺的清水活活渴死的画面。瞬间,我的心情沉重起来,不禁为人类破坏了候鸟迁徙生存的环境而叹惜。遂放弃了外出的打算,小心翼翼地把绿鸟从铁筚子缝隙里拽出来,捧在手里仔细观瞧,零距离地把这只小精灵的形像深深摄入我的心中,遗撼地是它已没有了丝毫生命迹像。
怎么处理小精灵的遗体?入土为安的观念升发在脑海,于是,年愈古稀的我竟象孩童-样,破例地走进绿地,在绿鸟曾依恋的树丛下用双手挖了一个小坑,把绿鸟深深埋入土中,让它入土为安了。此后好长一段时间里,并非鸟类爱好者的我却思考起城市里的留鸟类到哪儿去喝水的问题,难道常栖都市里的鸟类不用喝水吗?答案是否定的!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注意观察曾被误归“四害” 之列的麻雀,俗称家雀的小鸟们上哪儿喝水来。一天中午,我从外边走进居家小区,只见几只麻雀围着大楼的露天台阶旁的花盆飞上落下。我止住脚步,定睛观察,原来麻雀们在喝花盆底盘里的水,可能物业的花匠刚刚给花浇过水,水渗到底盘里,成为麻雀的饮水源。至此,谜底揭开了,我找到了都市小区里的留鸟喝水之迷。
揭开了迷底,我不仅不怎么高兴,反而生发出很无奈的情绪,意识到如果城市里没人关注鸟类吃喝问题,麻雀、喜鹊等留鸟早晚也要绝迹于城市,那时人类居家门口再也见不到野生鸟类了。可叹,目前人类已基本上毁坏了城市鸟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从前城市里遍布的坑塘水面,差不多全被填平建房了,小燕子等鸟类已经与它们赖以生存的草丛连同坑洼水面一起消失了。我所住小区旁边就有一个几十亩大的水塘,岸边芦苇、蒲草茂密,是小鸟的天堂。可是,几年前,开发商抽干了水,填土建起一片高楼大厦。于是,麻雀们只能在住宅小区花匠浇花时,才能喝上几口残滴漏水解解渴了。
由此,我想到,都市的管理者和居民们,不能只满足于在城市里植树、种花、种草,还要给鸟类动物留下生存的水源,起码要在建筑群里专门设立供鸟类饮水的水槽什么的,让爱鸟人士负责管护小鸟生命之水站点,岂不两全其美。只有这样,都市里才能留住麻雀、喜鹊、乌鸦、啄木鸟等留鸟类小精灵,否则,与人类常年共处的麻雀、喜鹊等小鸟们也会成为濒危物种甚至绝迹。
鸟类是大自然的天使,它们择地而栖。天津位于九河下梢,地理位置优越,历来都是国际候鸟类迁徙九大线路之一的重要“驿站”。30年前,津城内有众多坑塘水洼,水草茂盛小鱼小虾丰足,是春季北迁,秋季南飞小型候鸟中途小息的天然“驿站”;而城外广大旷野河湖湿地则是大型候鸟迁徙途中的“驿站”乐园,其中北大港湿地、宁河七里海湿地、武清大黄堡湿地、静海团泊湖、宝坻潮白河流域、北运河故道、蓟县于桥水库和山林、东丽湖等都是大型候鸟迁徙途中栖息的“驿站”。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天津全境共记录有400余种鸟类,其中包括世界濒危的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疣鼻天鹅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8种。每年春秋两季,包括800余只东方白鹳在内的10万多只候鸟,都会集聚北大港等湿地,经此中转迁徙。
可喜地是,近些年来在生态学家、鸟类学家、爱鸟护鸟人士的呼吁努力下,天津市各级政府都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现有湿地保护,改善鸟类经停、歇脚、觅食、繁殖的环境。为了保护鸟类,滨海新区建造了10个人工鸟巢、修建笼(棚) 舍等保育设施和观鸟屋、野生动物观测站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了鸟类栖息环境。同时,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常态化巡护,能随时掌握野生动物活动情况。还组织清网行动和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湿地鸟类生存环境和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为了让迁徙、栖息的野生鸟类有充足的食物源,每年春秋两季有关部门都在北大港湿地的万亩鱼塘、蓟运河营城段芦苇湿地投放大量鱼苗,使野生鸟类在这里有食可觅,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平静安宁地中转、栖息,甚至繁殖下一代。
随着天津湿地环境的改善,在独特的鸟类生态环境吸引下,近年来经过天津迁徙“歇脚” 的候鸟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2015年11月下旬全市所有湿地的候鸟超过60种,总数在15万至18万只。其中,南迁在天津湿地栖息歇脚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刷新了往年的纪录,达到800多只,可谓世界上最大的种群。而停留在滨海新区沿海滩涂越冬的遗鸥数量多达1万余只,占全球遗鸥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另外,还在湿地发现了丑鸭、海番鸭和被列为世界极危物种,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青头潜鸭种群。2015年秋末以来,最热闹的当数北大港湿地,迎来了大雁、白鹭、苍鹭、骨顶鸡等雁鸭类、鹭类等40多种约4万多只候鸟。这里真正成为南迁候鸟的乐园,其中1800余只天鹅的到来,让万亩鱼塘成为美轮美奂的“天鹅湖”。人们在这里不用望远镜,仅凭肉眼就可以观赏到天鹅、东方白鹳、雁鸭类等大型候鸟的身影。
行文至此,连业余爱鸟者也不够格的我认为,很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铭心刻骨地唤起公众热爱自然、保护湿地、关注鸟类(含候、留鸟) 的责任意识,带动更多人投身环保,把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建设得更好,让鸟类成为检测城乡自然生态“指数”的天使。
配音版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4RkaOoG61F1MqJVw67_Ew
作者简介

金树华,高级记者,1945年11月出生,1970年毕业于北京轻工业学院(今陕西科技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的前身)。1971年被挑选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1981年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在天津记者站任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副站长、站长。1998年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地方记者管理中心主任,2007年退休。在职期间,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海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万字,有100多篇获省部级及以上新闻奖,其中10篇获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等奖项。主编出版了《求索》、《足迹》等10部新闻学专著,退休后出版了金树华文集、新闻理论专著4部。曾获得“天津市首届十佳记者”称号,天津市劳动模范,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